空間輻射基準傳遞定標及地基驗證技術項目開展高空機載飛行演示驗證科學試驗
10月11日至24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空間輻射基準傳遞定標及地基驗證技術”項目牽頭單位——中科院定量遙感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在內蒙古包頭國家高分辨遙感綜合定標場(簡稱“包頭場”),組織開展項目高空機載飛行演示驗證科學試驗。 此次試驗利用高...
- 作者:來源: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2021年11月14日
此次試驗利用高空飛機平臺搭載可見-短波紅外輻亮度計和高光譜成像儀作為空間輻射參考載荷,同步開展了地面及大氣參數的外場測量工作,實現了空間輻射基準傳遞和地基驗證試驗。試驗隊在烏拉特中旗機場完成了參考載荷、穩定平臺以及POS的集成測試以及拷機試驗,其后在包頭場開展了3個架次43條航線的飛行任務,飛行海拔高度8 km,累計飛行11個小時。飛行區域覆蓋包頭場人工固定靶標、移動靶標、大面積沙漠、植被區、自然地物等多個試驗測區。
飛行試驗期間,高空機載設備共獲取2869組輻亮度光譜數據和470余GB可見-短波紅外高光譜成像數據,同步獲取了資源(ZY)、高分(GF)、風云(FY)、歐比特(OHS)、高景(SV)、Sentinel-2、Landsat-8等系列衛星成像數據。試驗人員利用SVC地物光譜儀、SEI地物光譜儀、CE318太陽光度計、高空氣象雷達、微波輻射計、脈沖激光雷達以及項目自研的通道式輻射計自動觀測系統、高光譜儀自動觀測系統、漫總比自動觀測系統等多種地面測量設備,在試驗規劃的測區開展星-空-地同步測量,并利用無人機載光譜儀獲取了測區典型地物的多角度反射率光譜和星-機同步的反射率光譜數據。為保證地面測量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試驗期間利用項目自研的溯源至計量院SI的標準傳遞輻射計對所有參試地物光譜儀和輻射計進行了現場一致性校準。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空間輻射基準傳遞定標及地基驗證技術”項目由中科院定量遙感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牽頭,聯合國內16家優勢單位共同承擔。項目旨在面向遙感定量化發展對數據產品質量提升的迫切需求,研制空間輻射測量基準傳遞定標數據處理與溯源分析系統,構建統一質量標準的地基驗證場網,形成天地一體化的空間輻射基準傳遞定標及地基驗證技術體系。此次試驗成功實現空間輻射測量基準傳遞技術成果演示驗證數據獲取的同時,完成了多臺項目自研設備的外場性能測試,并為發展高空機載對地觀測應用積累了寶貴的數據資料。
機載設備安裝聯調
地面反射率/大氣參數同步測量現場
植被區LAI和葉綠素含量測量